新舊特首交接 香港邁向何方
2022年7月15日

「完善選舉制度」落實之後,香港管治的大政方針已經由北京把持,一些老大難問題如土地開發,北京出手也許才可以擺平各個利益集團;從此香港管治由中央主導、行政長官則成為政策執行者。

撰文:莊梓 時事評論員

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任期屆滿前接受媒體採訪,內容「精采」,由於沒有爭取連任的包袱,這位前特首暢所欲言,百無禁忌,盡顯她「致命自負」的性格特徵。

林鄭「致命自負」

林鄭任內五年,令香港人最「難忘」的肯定是逃犯條例修訂風暴,縱使民間的學者、法律界、評論員和議會內的民意代表(包括部分建制派議員)提出了強烈意見,希望特首擱置或暫緩修例,但林鄭以一貫「好打得」的姿態回應,認為一切反對意見都是「廢話」,在群情洶湧之下仍然硬推,結果觸發了一場香港史無前例的大動亂,香港命運由此改寫!

然而,在訪問中她認為推動修例一役自己並無過失,亦不覺得遺憾,而當年就事件致歉只是因為解說工作做得不好;至於當年失誤,是因為主事官員(負責逃犯條例修訂的是時任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和律政司司長鄭若驊)沒有認真解說,錯失向市民解釋的機會。

身為香港的最高領導,對於重大決策、尤其在嚴重危機面前到底怎樣拍板,一定是特首的責任,其他官員都只是輔助支援;在回顧這樣一件歷史大事時,這位前特首竟然把失誤推給自己的手下,顯然是沒有擔當兼且卸責,難以服眾。

在回顧過去5年的工作時,林鄭說「我已經交出一張無愧自己的成績表」;無愧自己不等於無愧於港人!過去 5 年,香港人活在一個政治低壓、惶恐不安以及生活艱困的環境,社會動盪、經濟低迷,香港人慣享的自由空間大大收窄,中產和年輕一輩選擇以移民去尋找「新生」,如果由香港人去評分,林鄭的「成績表」肯定是「滿江紅」、科科「肥佬」;自我感覺良好的「無愧」,在港人眼中不但是「有愧」,更是誤港兼且令香港高度自治大倒退的管治失敗。

領導人離任時,人民會回顧她 / 他在任時有沒有改善了我們的生活?經濟是否好了?社會是否更和諧?民眾的「幸福感」是增加還是下降了?林鄭治下5年,上述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,她還說交出了一張無愧自己的成績表!很明顯,她跟香港人的感覺南轅北轍,完全Connect不上,由這種自傲自負的技術官僚當特首,是香港的不幸。

對落任之後的去向,林鄭在接受訪問時的回答同樣精采,她說離任之後「一定不會籌組智庫」,因為這「等於干預,甚至影響當屆政府工作 ⋯⋯ 我又無班底、又無打手、又無代言人⋯⋯所以無能力籌組智庫。」如此答案,顯然是話中有話,意有所指。

前特首董建華落任後籌組團結香港基金,專注政策研究和倡議,涵蓋土地房屋、文化藝術、科技創新等領域,研究報告的水準極高,在社會上也產生了一定影響。智庫的功能就是透過研究影響政府的政策制定,這是自由社會的正常現象,智庫的建議政府可以採納,也可置之不理,權在政府,不構成「干預政府施政」!

林鄭一屆政府與團結香港基金、尤其跟前特首董建華關係十分友好,林鄭競選時董建華大力支持,後來團結香港基金提出大嶼山東部填海造地2200公頃的計劃,希望能增加香港土地供應,隨後林鄭在《施政報告》內就提出明日大嶼方案,填海1700公頃,和董建華智庫的建議「不謀而合」。

另一位前特首梁振英也搞了個智庫「一國兩制研究中心」,但這是他當特首前已有的組織,不是落任後才搞;相比跟董先生智庫的關係,林鄭與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似乎沒有什麼互動,相反「中心」內的梁粉在林鄭宣布放棄爭取連任前,不斷向林鄭發炮,毫不客氣,大有去之而後快之勢;當時政圈傳言,梁振英有意捲土重來再次角逐特首一職,故此要用盡火力轟林鄭下台,林鄭所言的打手、代言人,也許就是指那批曾不斷向她「開火」的梁營評論員。

政局的發展往往令人始料不及,梁營人馬看準林鄭任內得不到港人支持、民望偏低,向她發動言文攻擊沒有任何風險,相反可能得分。然而在港人的記憶中,林鄭表現不得人心,梁振英也好不到哪裏,梁營攻擊林鄭不等於港人就會支持梁振英連任,也不會改變對梁的觀感。最後,中央也決定不給梁振英再當特首。

野心家往往會用盡機會爭取上位,想方設法為自己造勢;以落任領導人身份對繼任人不斷攻擊,明顯不合政治倫理,如此作為,就是上屆干預本屆政府的典型例子,這一切北京應該看得清清楚楚。

很多人認為林鄭任內因推動逃犯條例修訂闖禍,北京對她應該非常不滿,但細思之下,這種想法未必正確。

反修例一役的確令香港元氣大傷,更波及兩岸以至中美關係,然而北京為了平亂而推出《國安法》及「完善選舉制度」,一舉把反對派清除出局,兼且順利將國安系統「植入」香港,牢牢把握住香港的行政和立法兩大機關,徹底理順了香港自回歸以來一直無法建立的新政治秩序;25年來無法完成的任務,因林鄭推動反修例而觸發一場政治風波,為北京提供了一次大好時機,從這角度看,林鄭是對黨國有功。

1959年西藏發生武裝叛亂,後來發展為「全面性叛亂」(新華社1959年2月14日的《情況簡報》第16號有報道),當年領導人向毛澤東報告,毛的回覆是:「西藏越亂越好,可以鍛煉軍隊,可以鍛煉基本群眾,又為將來平叛和實施改革提供充足的理由。」

壞事變好事,是中共辯證法的邏輯,在毛的回覆中把西藏改為香港,也許正是現今北京領導人的想法,而林鄭間接「促成其事」,並且協助順利落實《國安法》在港執行,又「成功舉辦」了完善選舉制度後的三場選舉,在中央眼中,這是立了大功,到適當時間,她應該有機會再上層樓,成為另一位「國家領導人」。

林鄭離任,她給香港留下的是一個沒有反對派的政治體制,中央全面落實管治權,香港的未來出路就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,從此之後,行政長官將聽命於中央、執行中央決定的大政方針,各方勢力也要團結在中央──特首的新體制之下,和衷共濟,協力重建香港;過去的香港故事,是英國人管治留下了一系列優良制度,令香港繼續繁榮,如今這個「傳統」已經告終,新體制之下香港的發展會由北京引領,香港的繁榮將建立在國家實現「偉大復興」的基礎之上!

——節錄自7月號《信報財經月刊》